非手术治疗低位肛瘘的自我实践(已痊愈)

 

这是本人2021年发布在知乎的原创文章转来我的博客 想了许久,要不要发这文。想必发出来很多人质疑,基于医学教材论述,肛瘘必须手术治疗。但还是基于事实发篇流水帐吧。 前言: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个例,幸存者偏差。但这不是一篇什么民间秘方,中草药秘法广告忽悠软文。更不包括特殊的克罗恩病引起,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结疾病引起的特殊肛瘘讨论。 采用倒叙的方式记录吧!先上自拍图片:

一:肛瘘症状期照片(低位复杂,可见两临近的外口脓腔,箭头所指处,截石位7点)

二:治愈后的照片

七个月后的照片

三:核磁检查报告

以上是自己经过总共9个月时间,自己把肛瘘给治好。现在,除了一个小疤痕外,与发病前没有任何异常。无括约肌损伤,无肛门功能减退,无气液控制异常。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医学知识上。

正文:

注』本文是一篇低位肛瘘非手术治疗思路的分析过程,不涉及具体的方法,非执业医生是不可以发表涉及某种疾病具体诊疗方法文章,社区规范似乎有这个要求。所以只能分享出自己思路,不喜欢可以划走。

本人是在2019年底发现,自己肛周有脓漏点,之前没有注意过,都以为是痔疮引起的不适。可以触摸到从外口延伸到肛门的条索状瘘管,大概3cm。去医院检查也确认内口位于齿线6点方位。但当时由于新冠没能进一步治疗,只能自己探索治疗方法。为此还买了知网等文献检索站的VIP账号。就是为了更科学地了解肛瘘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为此阅读了不下200篇关于肛瘘与肛周脓肿相关的论文。(包括国外英文文献)

为此还翻看了《普通外科学第8版》、《中国肛肠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肛肠外科讲义》、《中西医结合实用肛肠病学》、《人体解剖学》等书籍。当然,还经常跑丁香园看各路肛肠、麻醉名医的心得帖子。 当然在花时间来阅读这些文献的同时,也在家自己引流排脓,来稳定病情,减轻痛苦。上高中时,也颇爱医学的东西,虽然最后学了计算机相关专业。

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期症状,我的脓肿期短而且不明显,只有短短的一周就出现了破溃外口。这说明什么?说明脓液的侵彻阻力小,意味着瘘管走行浅。意味着是低位括约肌间瘘。去医院肛内指检也证明我的判断。

肛周脓肿期属于急性感染期,而肛瘘期属于慢性感染期。肛周脓肿期由于没有排出脓液的渠道,导致盲瘘管内细菌数量非常的庞大。而进入肛瘘期由于有外口,脓液能排出瘘管,细菌落总数在下降,当被人体免疫系统压制后进入慢性期。就出现了外口有时会出现愈合,继而又堵住了脓液排出途径,细菌总数再次上升再次超过人体免疫能力的负荷,此后又出现脓、肿、痛等症状。当再次贯穿外口排脓,细菌总数又下降再次外口愈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身体免疫力的波动而出现症状反复。是不是有一种一破溃就不痛了,过几天又开始肿大疼痛,而感染的治疗金标准就是排脓与抗菌。就有了医生在你脓肿期让你切开引流,等成瘘后再次手术。现在也有一次根治术,就是在脓肿期提前动手,把感染灶一次性切除。当然,这种术式也有适应征,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下面来探讨肛瘘致病细菌的感染途径;因为人体的下消化道,本身就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比如常见的革兰阴大肠杆菌以及厌氧菌,革兰阳金黄色葡萄球菌。直肠肛管没有破口的情况,它们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肛瘘基本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肛瘘的引起基本是肛窦感染学说广为医学界认可,哪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引起肛窦感染?当然是腹泻的时候,直肠中充满了液体与未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瘘友可以回忆下自己之前是不是经常腹泻or稀便(大便不成型),而喝冰啤酒吃烧烤,就为腹泻创造了机会。男人比女人爱喝酒也是肛瘘多发于男性中青年的原因之一吧,(我是这么认为)至于什么激素说就不探讨了。腹泻时直肠的压力比正常高多了,那些液态的粪便与充满了细菌的肠液,在某次你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伤了肛窦。那么肛周脓肿的种子就在肛管齿状线下潜伏起来。齿线又刚好处于无痛区,所以肛窦炎早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感觉的。粪便中含有胆汁,胆汁对于内口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切就为日后的肛瘘埋下了伏笔,腹泻是引发肛瘘最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那么为什么肛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具体原因,似乎在各种文章里都没有具体阐述。这就关系到瘘管细胞构成的血运与淋巴液循环机制了。成瘘以后,瘘管就异化为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而这种细胞的养分供给:"上皮细胞彼此之间借由名为x细胞结合的一些细胞膜特化物而紧密相连,提供了物理性的强度,并作为讯息和代谢物交换的媒介。所有上皮被不同厚度的基底膜所支撑,基底膜将上皮与下方的支持组织分开,而且不会有血管穿梭其中,因此上皮必须依靠邻近的支持组织将氧气和代谢物扩散而来。"这一段在维基百科上的论述,就证明了抗生素对于肛瘘感染的控制是无力的。抗生素是阻断细菌的某一生理代谢过程,而让细菌死亡,抗生素抵达病灶又依赖血运与淋巴系统。所以在鳞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瘘管中,抗生素能达到的浓度很低,这就是抗生素治疗肛瘘很无力的原因。不讨论耐药的基础上,就算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超广谱强效抗菌、低耐药的法罗培南钠片。也只是让外口愈合几天之后,又出现脓肿。因为有另一最大的细菌进入途径,是每次大便以后,就会有一定数量的肠液或粪便被压入瘘管,细菌在每天源源不断地补充。而抗生素使用几天后同时也在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让你腹泻或便秘。(便秘同样会刮伤内口)在一个源源不断有援军的环境里,再好的抗生素也无能为力。这些都是本人亲身去试验过的。

到此已经明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不让腹泻发生的基础上,每次大便后用某种方法去清除或最大程度地降低细菌进入内口的数量。让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细菌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内口能否慢慢自己修复?

把问题延展开来看,比如手术,各种传统低位切除、切开、高位挂线,新式LIFT。为什么手术的外口这么大?就是做八字切开,让内口先愈合才能阻断细菌进入。而人体的愈合机制刚好相反,从外向内的愈合。外口愈合后就会成盲瘘,内口继续会随大便带人细菌。这就是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外口愈合的同时,让内口继续处于免疫系统压制细菌的优势情况。此时,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我的大脑里『贝奴利』,液体的东西可以做到。当挑选到一种对肠道无害,而又能破坏细菌生长环境,同时还要维持正常的肛管细胞形态。细胞形态是维持免疫力的关键所在,到此理论上成功了一大半。

对肛瘘手术有了解的病友,可能会知道西方国家对于肛瘘手术,多以放置引流管带瘘生存为主。不是他们做不了手术,而是在他们的法律体系下医疗机构赔不起。肛瘘手术不谈复发率的情况下,对于外括约肌的损伤是或多或少都有。医疗机构以及学界只能这么规避法律风险。

之前的学界观点认为,脓液侵袭肌肉脂肪后形成的瘘管是不可逆的,只能切除或切开才能去除。直到看到两篇国外文献,文中说瘘管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为了阻止脓液侵袭到更大的范围。当感染症状控制处于非炎症状态,给予足够的时间,人体会把瘘管吸收掉。这个足够的时间,多久才是足够时间?个体差异可能比较大。只能自己探索了,因为没有文献给予支持。

以上是一个非医学人士,对于探索低位肛瘘非手术治疗的一点思路总结。不具有普遍性,如果,读者患有肛瘘,请到正规公立医院就诊。一种能上教材的治疗方法,都是在有充足的试验数据支撑上得出,有足够普适性。本人包括查看文献,多种方法于自身的试验,总时间超过16个月。固定一种方法连续实践了9个月,每个月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在700元左右。这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钱的探索。并不比去医院做手术更便宜,除去时间成本,花费1万5000元以上。于停止治疗3个月后写下此文!